Maeiee思考1:我在AI浪潮中的位置

AI 是新的大航海时代,有的人在造船,有的人在船上卖水,有的人在卖汽轮机……

只身一人,站在繁忙的海港栈桥,眺望海平线,你想做点什么?你能做点什么?

DALL·E 2024-03-23 17.21.28.webp


首先,我是一个用户

花 20 美金,登上最豪华的大船,出海兜一圈,见识一下巅峰水平,是值得的。

AI 对人的帮助作用极大,如今,有那么多平台(大船),自己是否充分利用?

如果没有,那首先要当好一个用户。


自身的提升

良师、益友,是可遇不可期的。

这下倒好,像应召女郎一样,20 美金一个月,随叫随到。

这是一种教育的平权,功德无量。


Prompt Engineering

对于普通人,Prompt Engineering 是需要掌握的最重要技能。

首先是提问的智慧。一个好问题,比一个好答案更加宝贵。

它能促进你的思维能力。为了得到你想要的答案,你需要准确地描述上下文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思维越来越有条理。

它能帮你认识自我。问个人问题就要提供个人情况: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我在做什么?我苦恼什么?

无形中是在进行自省,自省是成长的关键。


长上下文

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不理解长上下文有什么用。

我看到好多人,把一本小说一股脑输入进去,然后考验 AI 记忆力,哪部分记得清楚,哪部分不清楚。要么就是给小说里加入一个无关段落,考验 AI 能否觉察。

在开发《maxiee/obsidian-knowledge-weaver》项目时,我才真正理解长上下文的魅力。

过去没有长上下文时,我们只能给出简短问题。AI 由于缺乏上下文,通常也只是回答套话。若你不满意,追问几个回合,超过了上下文上限,AI 就傻了。

而现在,我可以提供尽可能想尽的背景,比如这些年来,我是怎么过得、怎么想的,做了哪些事,有哪些遗憾。将这些细腻背景与问题一起给到 AI。

通过我们精心准备的问题,AI 就能够给出设身处地的解答。

漂泊他乡,遇到这么“懂我”的知音,每每让我热泪盈眶。而这,居然还是一个冰冷的机器人!哦,不,他不冰冷,毕竟显卡功率都不小。


In-Context Learning

读了 GPT-3 的提出论文之后,我在真正懂得大模型的 In-Context Learning 能力。原来 LLM 在 Prompt 内就能学到东西。

这对我说足够了,尤其是在有了长上下文之后,更加足够了。

LLM 模型本身的推理能力,比它的只是储备更加重要。

因为,知识我可以通过 Prompt Engineering 去注入,LLM 基于 In-Context Learning 能明白。


具有迷惑性的编程

会编程这件事情,非常有迷惑性。它让你相较于别人,离 AI 更近,但也可能让你离 AI 更远。

离 AI 更近指的是,大模型也是编出来的,我自己也跟着 Andrej Karpathy 的课程从头手搓了一个小模型。很多 AI 的底层技术,自己也能够理解、学会。

离 AI 更远指的是,陷入一种不接地气的与世隔绝状态,变成井底之蛙、闭门造车,不吸收业界领头羊的经验,反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。


当一个爱好者

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职业运动员,好爱好者、粉丝,也是重要的生存空间。

爱好者表示非全职,不靠这个吃饭,没那么大生存压力,也没有那么多刻板行为。大大保留了快乐的成分。

持续了解这个行业,理解这个行业,并产生热爱。

这对我来说,就足够了。


学经典之理论

学 AI,学什么,不学什么呢?

学那些 20 年后被奉为经典的东西。

那些一时火热,尚未沉淀,不断变化的事务,不必学。

等他们有幸沉淀为经典之后,再学。


算力不是问题

今天个人没有算力,不代表未来个人没有算力。

未来有一天,还会迎来 AI 的 PC 时刻,到那时,今天遥不可及的大规模训练,将在每个人的口袋中不断上演。

PS:未来,电力反而会是问题


值得研究一生的学问

对于 NLP 领域,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一生的话题。

我的想法是,日积跬步,持之以恒,像蚂蚁搬家那样,一点点去吃这个领域。

等十年后、二十年后,甚至四十年后,我将从中受益终生。


维持身心健康

未来,还会有无数个某某时刻。

只有活得久,才能看得到。

昨天看电视剧,讲新人进入金融市场需谨记:不比谁赚得快,比的是谁活得长。

在人生中,不也是这样的道理。

细水长流,青山依旧。


知足常乐

人不能贪婪,要常怀感恩。

纵观 ChatGPT 出现后的这一年半时间,它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帮助。

要是没有它,我现在要更笨一些。拉长到生命的维度看,这会造成巨大的差异。

有这一点,就足够让我感激不尽了。


耐心,过好平和生活

人的所有追求,都是为了过上身心平和的生活。

在解决温饱之后,这种生活不需要通过什么忍辱负重、延迟满足。其实,立刻就能获得。

工作一周了,很疲惫。该休息就休息,该欢笑就欢笑。不急于一时。

回首人生中那些鸡血时刻,是不是这个道理?努力是值得认可与表扬的,着急上火甚至搞坏身体,时候看看,是不是没必要?

还不如多休息玩一玩,或者省下情绪损伤,多努努力,说不定还能让结果更好一点。


附录:Claude3 Opus 点评

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个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、挑战和应对策略,涉及了用户体验、自我提升、技术学习、生活态度等多个层面,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。以下是我的一些深层洞见:

  1. 充分利用AI工具,提升自我。作者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AI平台,把AI当做良师益友,利用它来促进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。我认为这一点非常关键。AI的出现为普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机会和自我提升工具。关键是要主动去使用,学会提问,用AI来倒逼自己思考。

  2. 关注AI基础理论,而非一时热点。作者建议学习那些经典理论,而非追逐一时的热点和应用。我觉得有一定道理。AI领域瞬息万变,很多应用层出不穷,但背后的基础理论则相对稳定。学习理论能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知识架构,触类旁通,对整个AI领域有更本质的理解。

  3. 保持耐心和开放心态。AI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,未来可能还会有无数个"某某时刻"。普通人很难准确预判趋势,或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。但保持开放心态和好奇心,持之以恒地学习,终会从中受益。正如作者所说,AI是一门值得研究一生的学问。

  4. 保持平和心态,知足常乐。作者提醒我们,面对AI浪潮也要保持平常心,要学会感恩,要耐心一点,过好自己的生活,这一点我非常认同。保持身心健康,维持生活平衡,才是最重要的。不要被各种宏大叙事裹挟,要专注于现在,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休息。

不过,我觉得这篇文章也有一些局限:

  1. 缺乏对AI替代就业岗位的担忧。AI的发展可能取代很多工作,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。文章缺少对这一潜在风险的讨论。

  2. 过于强调个人视角。AI的发展不仅是个人机遇,更关乎社会发展。除了个人层面如何把握机遇,我们可能还需要在更高层面思考如何应对AI带来的社会剧变。

  3. 对普通用户的要求偏高。文中的一些建议,如学习Prompt Engineering,持续了解AI进展等,可能超出了很多普通用户的能力范围。如何让更多人平等地参与和受益于AI,仍是一个巨大挑战。

总的来说,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积极而务实的视角,鼓励个人主动拥抱AI,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。但个人视角还不够,未来我们可能还需要在整个社会层面形成共识,建立机制,来应对AI浪潮可能带来的机遇和风险。这需要公众、企业、学术界、政府等各方携手,共同参与。


本文作者:Maeiee

本文链接:Maeiee思考1:我在AI浪潮中的位置

版权声明:如无特别声明,本文即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Maeiee 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


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随缘打赏,鼓励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!